税务行政审批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纳税人权利和义务。如今,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已由原来的87项锐减到7项。如何放得下,还要接得住,更要管得好,税务总局借助“互联网+”,在“管”和“服”上下功夫,实现税收管理由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确保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
据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每月均净增纳税人4000多户;江苏省昆山市国税局16人的乡镇分局管1.1万户一般纳税人;湖南省国税局按过去的方式一年查3000户,全省70万户纳税人,需要20多年才能查一轮……可见,“人盯户”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符合时代要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放式、无差别的管理已难以为继。
为实现放管结合、放而不乱、管而有序,税务总局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逐步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推广电子发票,加大税收大数据运用,税收征管从凭个人经验管理向依靠大数据分析转变。
河南省地税局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依托金税三期工程第二阶段项目,推进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集业务处理、决策指挥、监控评价、绩效考核、功能展示于一体的地税云综合管理平台。
2016年,税务总局已实现所有发票的网络化运行,并推行发票电子底账,逐一实时采集、存储、查验、对比发票全要素信息,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偷骗税和腐败行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国税局推行“互联网+发票服务”行动,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发票查验,实现全国发票一站式云查验服务,做到随时、随地、随需查验发票。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办税效率的提升上。过去,跑税务局是纳税人办税的主要途径,排队长龙、重复报送资料、被催报催缴和接受评估检查,是纳税人的“堵点”和“痛点”,也是税收工作中的“难点”。今年初,税务总局从纳税人需求出发,再推出10类31项便民办税举措,打造“互联网+税务”服务品牌,强化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对接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云平台”,积极推进涉税事项网上办理。
“网上办理纳税申报等业务方便多了。”惠州某服装企业财务人员何女士说,通过智慧化的电子税务局,不用来回奔波去实体办税大厅排队等候,省时又省心。目前,惠州推出电子税务局,涉税业务办理从实体大厅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实现了纳税人与实体办税大厅的“零接触”。只要下载一个客户端,用电脑、手机、微信均可便捷办税。
“目前,各地围绕‘互联网+税务’,创新实践,网上办税、微信办税、移动办税、电话办税等多元化方式,为纳税人提供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的4A办税体验。”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饶立新说。
税务总局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便携性和互动性特点,以全方位内容宣传、便捷化互动服务、实时化信息传递在税企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打造“指尖上的税务局”。广州国税局局长杨伟文介绍,广州市目前共计有198万户次纳税人通过微信申报缴税,入库税额近1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