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务稽查

如何将税务稽查“余震”降到最低  


来源: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国税局     

    四川汶川地震虽然已经过去有一个多月了,但那强烈的地震波无时无刻震动着每一位中国人。地震的破坏是直接的,而余震的影响却是间接和无穷的。这不由的使我联想到了税务稽查工作。每个稽查案件的处理和结案,每个案卷的整理和存档,看似画了句号,但实际并没有完结。无论是对纳税人还是对税务机关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对纳税人起到了震慑作用,提高其税法的遵从度,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环境,规范了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但其伴随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可称为税务稽查“余震”的影响。 
    一、税务稽查 “余震”的影响形式 
    (一)纳税人方面 
    1、逃偷税款、屡禁不止 
    一般情况下,纳税人被税务稽查处理过后,除特殊情况外,这段稽查过的期间不会被再次进行检查。这种“盖棺定论”的常规做法便为纳税人提供了“保护伞”,其没有被查处的问题得以沉淀、“掩埋”,侥幸逃脱。这就使纳税人在思想上认为税务稽查不过如此,大大削减了税务稽查的威慑力,使偷税故意日益膨胀,逃偷税款屡禁不止。 
    2、一错再错、不愿纠正 
    一些纳税人面对税务稽查时,故意设置障碍陷阱,提出种种理由进行辩解,使检查不能扎实彻底,取证不能全面真实;同时由于对税收政策的理解执行存在偏差,导致在稽查处理时,对违法行为定性不准确或作无问题处理,引用税收法律错误或张冠李戴。稽查处理“盖棺定论”后,造成以后税务管理和稽查环节很难予以纠正。“税务稽查都没有作为问题”或“稽查就是这样定案的”成为纳税人和税务各环节推脱的借口。造成纳税人一错再错不愿纠正,甚至扩大。 
    3、以偏概全、“得了西瓜” 
    有的纳税人明知自身有问题,在接到税务检查通知书后,害怕被查出的问题多,为了掩盖其违法行为,希望“速决而安心”,表现为积极配合故意暴露一些小问题,或主动补税等。有的稽查人员不明真相,在查处案件时,不进行深究,不去扩大战果,查处一点点问题后沾沾自喜,草率结案。从而使纳税人“丢了芝麻,得了西瓜”。 
    4、屡查屡犯、恶性循环 
    有的税务稽查案件质量不高,滞纳金不足额加收,处罚轻微不到位或免予处罚,使税务稽查“重中之重”作用没能发挥,没有起到打击一个震慑一方的效果。甚至一些纳税人对税务人员施以各种诱惑,少数人员丧失职业操守,玩忽职守,指使检查对象掩盖违法事实,帮助纳税人伪造证据材料等,这样使纳税人有恃无恐,认为税务稽查无可畏,偷税有理,偷税有利,靠偷税占便宜,被查出后最多补税而已,没有偷税成本或成本大大小于得到的“利益”,致使他们屡查屡犯,屡教不改。 
    (二)税务机关方面 
    1、程序错误,可能败诉 
    《税收征管法》和《行政处罚法》严格规定了税务执法的程序。但实际稽查工作中,有的稽查人员不能严格按执法程序履行职权而造成执法风险。案件看似查结了,案卷也存档了,但案卷在记录纳税人违法事实的同时也记录了税务执法的全部过程,同样对税务机关存在“余震”的影响。比如:在税务处理、处罚上,做出税务处理、处罚决定,未告知相对人法律救济权利和救济渠道等等。案件虽然结束了,却埋下了可能败诉的隐患,日后一旦被复议或提起诉讼,税务机关无力回天。 
    2、能力有限,可能渎职 
    稽查执法活动要求稽查人员需要具备生产经营、财会、电算、税收政策、法律、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当前部分纳税人偷税手段日益科技化、团伙化、预谋化、隐蔽化,容易使稽查人员出现判断失误或失察,加之我国现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众多,变化频繁,稽查人员对日常学习重视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经验不丰富,对问题线索视而不见,该查处的问题没有查出或作为无问题处理等,有可能导致失职、渎职。 
    3、执法不严,可能犯罪 
    在执法过程中,少数稽查人员自身职业修养差,责任意识淡薄。在稽查办案中马虎从事,特别是遇到复杂疑难案件,不能深挖细查就草草收兵,遇到困难绕道走,一纸结论了事;有的稽查人员执法不严谨,收集的违法事实不充分、定性不准;有的稽查人员受不住诱惑,稽查过程不认真,违法不究或查大报小,私自消化案件等现象,甚至用查出的问题与纳税人进行交易。种下了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祸根。 
    4、“案例”效应,影响深远 
    税务稽查案件的处理,应查处一例教育一方,所以它有很强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一个案件结束了,对其他案件都具有示范作用,不论是政策的把握、案件的处理,还是整个调查取证的各个环节都为以后提供了借鉴。如果案件处理不当,会对今后税务工作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二、减少税务稽查“余震”影响的对策 
    (一)对纳税人方面 
    1、服务到位 
    要处理好依法行政和依法服务的关系。税务机关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应该把纳税人放在心上,在坚持依法规范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征收和管理环节要在服务中体现执法;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纳税人权利,认真耐心听取纳税人陈述,在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上,要做到对纳税人不歧视、不偏私,处理结果与实施的违法行为轻重相当;公平公正,体现在执法中服务。 
    2、宣传到位 
    随着全国普法宣传的深入,纳税人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学会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因此在税法宣传方面,税务机关不能仅仅拘限于一年一度的“税法宣传月”,应结合实际工作,因地制宜的开展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厂一策”。在整个税务稽查工作中,要做到政策先行,将有关法律法规及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规定及时向纳税人进行全面的公开,使纳税人心服口服。 
    3、管理到位 
    从实际工作出发,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税收分析力度,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建立行业管理长效机制,帮助纳税人及早发现问题。建立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这样不仅进一步规范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而且减少了税务稽查“余震”的影响。 
    4、震慑到位 
    税务稽查是以打击涉税犯罪行为目的的,其处于税务执法的最后一道防线上,因此要有案件意识,对每一个案件都本着“办铁案”的态度,认真查处,对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决不手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真正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作用。 
    (二)对税务机关方面 
    1、强化风险意识 
    由于税务稽查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的风险相对其他工作风险较多。作为稽查干部要明确任何工作都是受制约的,任何权利都是相对的,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没有不受约束的工作。稽查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处理每一个稽查案件。 
    2、提高人员素质 
    税务稽查需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人才。应加大对稽查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帮助稽查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求稽查人员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的反映事实情况,坚持依法严格办案。同时,也要加强稽查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加大对稽查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索税务稽查的新手段、新方法。 
    3、改进稽查手段 
    近年来,纳税人的偷税手段越来越“升级”,尤其是电子技术及现代通讯和传输技术的应用,使偷税行为更加复杂化。稽查人员在进行稽查时,需要凭借自身的职业经验判断采取相应的稽查方法、收集证据途径和收集多少证据等,如果经验不足、检查前准备不充分、对行业情况不熟悉和对企业具体生产经营了解不深,在主观判断时很容易出现失误或失察,导致稽查部门发现案情不及时,处理案件难周全。因此税务机关应改变以往就账论账的传统做法,缩小信息不对称差距,最大限度获取纳税人信息,通过货物流、资金流、发票流、信息流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多种方式实施稽查。 
    4、加强监督制约 
    税务稽查要严格按照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程序进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以减少稽查“余震”。尤为重要是把好审理关。即检查人员自审关,审理岗位初审关,案件集体审定关,重大案件会审关,这样使稽查案件的处罚符合程序、结果透明,保证税务稽查质量。 
    要认真开展税务稽查复查和回访制。通过复查监督稽查人员职责履行情况以及纳税人遵法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的或不当的具体稽查执法行为,提高稽查质量;通过回访倾听被查对象的反映,修正稽查人员的不当行为,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或减少稽查“余震”的影响。 
    要完善各种执法规章制度。一是首查责任制,明确谁查谁负责;二是细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三是坚持举报案件和重大案件的“一案双查双报制度”,将举报案件的检查和处理置于纪检监查部门的监督之下。 
    总之,稽查执法“余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只要我们有防范税务稽查执法“余震”的意识和对策,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各项执法责任制度得到落实,就能使税务稽查“余震”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阅读次数:220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