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如何“定调”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专家普遍认为,在国际经济环境尚未好转,国内经济运行寻求新平衡的背景下,未来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出现较大放松,并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微调。
政策措施效果初步显现
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逐步显现。专家普遍认为,继9、10月份我国经济连续两个月出现回暖后,11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先行指标再度站在经济荣枯线之上,预示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回升趋势,显示四季度经济走势已经企稳。
“中国经济筑底并小幅回升主要得益于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今年央行两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降息,启动了一批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等,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终于得以显现。此外,市场也有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前一阶段大规模去库存腾出了现在的发展空间,去库存后有一个回补的过程,因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也使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得到有效控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CPI涨幅总体走低,避免了物价较快上涨加重百姓生活负担的局面出现。同时也为宏观政策预备了更大的调控空间,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严重恶化,货币政策还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政策会保持稳定性持续性
“明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延续今年的基调,有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由于今年国家的赤字水平不高,再加上为实现稳增长而批复的一些建设规划需要加快实施,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此外,随着国家结构性减税的推进以及“营改增”、房产税试点范围的扩大,国家财政补贴投入将加大,赤字规模也将随之扩大。因此,财政的宽松力度将加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在宏观政策方面,既然强调连续性和稳定性,明年将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前者支出的重点仍是交通、农田水利和保障房等民生领域;后者总体是相机抉择的,初始取向与今年下半年松紧程度几乎相当,由于存在“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提法,在物价持续回升的一些月份,货币政策可能还会向收的方向回撤。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明年政策总体会保持宽松,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延续稳中有松格局;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资本流入放缓、顺差收窄,新增外汇占款下降,导致传统货币扩张机制发生变化,通过下调存准率来弥补流动性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结构性减税成调控新招
“尽管目前已经达到筑底反弹的地步,但未来经济仍然面临着以往更大的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指出,宏观调控空间正在变窄。从2008年至今,已经持续实施了长达4年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操作,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态势,扩张性经济政策的药效在下降,而经济结构、物价上涨的种种挑战相对于过去更加严峻,副作用逐渐显现。所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除了稳增长、保增长之外,还必须同时调结构、稳物价,而结构性减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各种经济政策之间的一种平衡器,并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战场。
不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明年推动经济温和复苏也存在有利因素:出口的负面冲击减轻,外需平稳增长,产品库存压力将比今年明显下降,房地产投资将温和复苏,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持之一,消费也将实现平稳增长。
巴曙松表示,随着周期性回落节奏接近尾声以及周期性波动幅度的减小,结构性问题将变得更为重要。这种结构性转变意味着明年的宏观政策将在周期性政策与结构性改革之间取得平衡。在此背景下,应对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刺激政策将以不对市场经济结构造成伤害为前提,逆周期政策应以不降低长期潜在增长率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