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税要闻

极速退税!稳岗纾困!让经济之火重新烧起来

上线仅6分钟,平台上四种面额的餐饮消费券已被全部领取完毕,这是美团7月18日上午11点统计的数据结果。

7月18日上午10点开始,北京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餐饮消费券,由政府和提供餐饮类服务的平台企业共同出资,推出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惠及在京消费者及餐饮企业。分析认为,消费券的发放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拉动、餐饮行业的复苏以及消费者意愿的提升都有很大好处。

类似政策不仅能刺激消费端,更能拉动产业端,为千千万万市场主体注入流动性。就在一个多月前,去哪里找钱,是游乐设施供应商王刚最头痛的问题。他拿出纸笔,开始“一毛一毛”地算账。

入行即赶上旅游行业爆发的风口,这位以乐园拍照系统打开局面的创业者一直“财大气粗”,以致在业内以“爱做赔钱生意”闻名。直到2022年春天,上海各大景区因疫情封控关闭,不想“躺平”的王刚决定转战线上。新项目需要投入,而公司已经几个月没有进账,他这才开始一笔一笔地罗列收入、支出,盘点应付和应收。算完账,他接受了:想活着?先找钱吧。

企业艰难自救之时,国务院从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销费等六方面部署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下称“国务院33条”)。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疫情打乱了中国正常的经济复苏过程,现在要把火重新烧起来。”

要“点火”,没有什么比“快”更重要。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一结束,北京、河北、湖北、江苏、浙江等14省份和直辖市当即就召开了本省市的部署会议。会议次日,上海、山西、福建等5省市亦开会落实部署。同一天,国务院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

5月29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围绕全力助企纾困、复工复产复市等4个板块,推出50条具体措施。其中,“助企纾困”排在第一位,并在国务院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实施力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近期表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稳消费上。“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以及提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是当务之急。”他建议,下半年的经济政策重心放在稳消费信心、稳市场主体上,尤其是要促进服务业恢复,稳定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信心。

退税:高效的资金投放通道

政策一落地,王刚立刻申请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断炊”数月,有了这笔钱,过了眼前这一关,他才能找来更多钱,进而重启公司和停滞的项目。身在文旅行业,王刚的公司规模不大,资产较轻,退回的税款有几万元,但他依然不会掉以轻心,“现在哪怕是10万块,我都会好好沟通,争取晚点付出去”。

今年3月2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已经联合发布《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下称“14号公告”),将先进制造业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六个重点行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工商户,退还在2019年4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留抵税额,将增量留抵税额返还比例从60%提高到100%,扩大后的退税政策还取消了“连续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不低于50万元”的退税门槛,执行期限为2022年12月31日前。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被排在“国务院33条”的第一位。王刚所在的文、体、娱行业,与农林牧渔、住宿餐饮等共7个行业,亦被纳入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范围。

“我们稳消费,中央没有给每个人发现金的渠道,重开一个渠道非常困难。通过地方政府层层下发,发到村里,再发到每个人手里,这里面会不会有跑冒滴漏?非常难讲。但监管部门与企业有直接联系,可以把钱发给企业,企业再发给员工。”在乔宝云看来,扩大后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将资金投向市场的高效通道。

按照国务院要求,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各地要在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国务院33条”显示,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

由于当前各地土地出让的收入大幅下降,这就导致在经济波动较为严重的当下,地方政府在落地稳经济举措时,能力受限。“有些地方能做到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就不错了。”乔宝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么扩大后的留抵退税政策是否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

“税款是由中央直达到我们县里,地方可能要垫付很小一部分。”江西某县财政局长钟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过去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按照现行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来分担,这就意味着中央承担50%,地方承担50%,因为增值税的分享办法就是各自分享50%,所以退税分担也是50%。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中央财政在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又安排了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以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三保”。

“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中央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支持,也就是说中央肯定还要承担中央的部分;地方承担的部分,中央通过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确保不因为地方财力的影响使退税政策打折扣。”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今年3月23日表示。

“我们现在算下来,中央对地方补助比例平均超过82%。也就是说,在留抵退税形成的总减收当中,因为中央先承担了50%,再补82%,实际上地方承担了50%当中的18%,按总量算是9%。”许宏才介绍,在具体分配时,为了保证政策更好落实,中央财政向小微企业和县区倾斜,所有的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中央全部补助90%,其他的企业补助低于82%;对县区当地负担的直接减收,分成县区、市和省,按照不同的级次,对县区减收补90%,省、市则低于82%。

3月21日,财政部下达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专项转移支付4000亿元。4月28日,财政部又下达第二批项资金合计4000亿元,以支持地方落实好其他减税降费政策,弥补政策性减收,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促进县区财政平稳运行。其中,其他退税减税降费专项资金1200亿元,补充县区财力专项资金2800亿元。

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最大限度减少地方财政落实政策的阻力后,此次退税的重点和难点就变成如何保证时效。为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4月17日发布公告,要求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在4月底和6月底前集中退还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的基础上,将六大行业中型企业的存量留抵退税由此前的7月开始申请提前至5月,将大型企业的存量留抵退税由此前的10月开始申请提前至6月。

“按照中央要求,退税要在上半年落地,因为市场主体确实非常困难。但实际上要退的进项留抵是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开始起算的,28年了,时间非常久远,累积下来的进项留抵都要退,有些款项很难核实,工作量非常大。各级政府领导都抓得很紧,钱要第一时间给到市场主体,会计师要夜以继日,经常干到凌晨两三点,负责政策的工作人员也非常辛苦。”钟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7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将2022年7月份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时间延长至7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以保障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行业范围政策顺利实施,方便纳税人申请办理留抵退税。

保落地:先退税,后稽查

“专管员清明假期加班挨个通知让退”“专管员连续打好几个电话让退”,小红书上,许多企业主和公司财务都分享了自己被税务局“催退”的经历。

“我们有很多方式把退税的政策和办理流程推送给企业。线下有纳税人学堂,线上有网格化管理和电子税务局,每个行业我们也都建了微信群,还要打电话告诉企业我要给你退款,你赶快来申请。”钟伟表示,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

有企业主表示,自己4月11日申请退税,第二天就收到从国库退出的税款。北京一家微型企业负责人则表示,74万元的留抵税额,从申请到到账,只花了一周时间。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已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8266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从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4.5%,共计退税7563亿元,金额占比44.4%;中型企业退税3783亿元,大型企业退税5687亿元,金额分别占比22.2%、33.4%。”国家税务总局退税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

从行业看,当前受益最明显的是首批纳入退税政策的六个行业。“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基础行业,精准锚定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据蔡自力介绍,4月1日到6月25日,六行业获得退税9912亿元,其中制造业退税4411亿元,交通运输业退税2850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退税1725亿元,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等三个行业合计退税927亿元。

蔡自力介绍,税务总局近期从全国选取1.5万户典型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留抵退税款中的39%被企业用于增加采购原材料,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24%被用于投资及研发支出,助力企业升级改造,扩大投资规模;10%被用于房租、水电等日常运营支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其他退税款被用于支付账款和工资薪酬等。

相比申请退税的企业,一些财务公司感受到了压力。“130多户里,有30多个一般纳税人,其中有十多个留抵退税的企业,我真的不想干了。”供职于一家财务公司的小熊在小红书上求助。财务公司消极应对的情况下,一些急需退税补充现金流的企业利益已经受到损害。“我也有一家科技服务型公司,天天催着退,我没给他操作。”一位财务人员说。

“我们要保证先把税款退掉,之后再进行风险防控。”钟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是所有申请退税的企业都会遭遇稽查,“税务稽查部门是通过大数据筛出一些风险点,稽查也会有的放矢。”“国务院33条”明确要求在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的同时,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较大的稽查力度正是税务部门对政策要求做出的反应。

骗取留抵退税常见的手段是虚增进项、隐匿收入、虚假申报。2022年4月1日起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省市税务部门就持续公布了上百起骗取留抵退税的典型案件。在江西省赣州市税务稽查部门查处的案件中,一家企业通过个人收款不申报隐匿销售收入818.15万元,还通过注册空壳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违规享受低税率或者免征优惠转移销售收入1337.3万元,共计偷税365.04万元、骗取留抵退税78.64万元。案发后,稽查部门追缴企业偷税款共计365.04万元,并按法律规定,处1倍罚款、加收滞纳金;追缴企业骗取的留抵退税78.64万元,处2倍罚款。

4月1日至6月29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已查实骗取留抵退税企业1645户,挽回留抵退税款20.34亿元。

“上市公司被查基本没负担,因为做账的时候很严谨,奉劝大家,做财务要找正规公司。”一位会计称,自己所在的小公司因做账问题“退税25万,补税70万”。因退税而遭遇稽查进而补缴更大额税款的公司不是孤例。许多对账目缺少信心的小企业或财务人员也因此不敢申请退税。

“7月,新增7个行业的退税工作将全面推开,社保费阶段性缓缴工作也要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的工作也已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表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已经到了“攻坚决战的关键时期”。

化解融资难题,推动银行让利

因为长期亏损,还有近20万元的车贷屡屡逾期,河南货车司机张涛走投无路,准备卖掉自己的两辆重汽卡车。张涛的境遇并非个案,不少货车司机因为疫情陷入还贷困境。

“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国务院33条”要求中央汽车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2022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涉及贷款总额达900亿元。

6月1日,国资委发布《中央汽车企业商用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详解》,中国一汽所属一汽财务有限公司、一汽租赁有限公司,东风公司所属东风汽车财务有限公司、创格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金融子企业已正式实行延期还款政策。

“国务院33条”同时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但没有对商业银行做硬性要求。

中国重汽为国内排名前列的重型卡车制造商,其实控人为山东省国资委,其属性是国企而非央企,像张涛这样购买了重汽卡车的司机,因此无法享受到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还有一些货车司机并不知晓延期还本付息的办理方式,盲目地找到4S店询问相关政策。相比留抵退税,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还须加大宣讲力度。

“国务院33条”要求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人民银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

“引导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本质上是让银行让利,但银行是企业,不能用行政命令来强制。”杭州金融监管局工作人员陈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银行有特殊性,市一级金融监管局只能推动小的地方金融组织,比如担保和融资租赁,我们当地的四大国有银行是由省一级银保监局来推动管理,是由国家、省里对银行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在当地用一些方法保证这些政策落地,比如召开在当地的银行机构负责人的座谈会,引导他们增加无还本续贷余额等等。”陈为说。

以杭州为例,针对中央和浙江省出台的政策,杭州当地银行陆续出台实施方案。比如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制定《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行动方案》,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制定实施《关于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32条意见》。

“在方案的基础上,杭州充分运用再贷款等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杭州市金融监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再贷款主要为支小再贷款,发放模式主要为“先贷后借”,即金融机构先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后再获得央行资金,以保障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直达性。部分银行针对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支持,安排专属客户经理、专属绿色审批通道,并优先以信用贷款方式定向发放给企业。“今年以来,杭州银行已经单列70亿优惠贷款额度支持小微企业。”杭州市金融监管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国务院33条”还要求各地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

杭州市金融监管局回复《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截至2022年6月底,杭州市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余额为312.5亿元,其中15家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余额为160.1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3.19亿元,增幅为49.73%。

多方合力,“放水养鱼”

从减费的角度,“国务院33条”又一次体现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水养鱼”的态度。

但杭州市人社局办公室副主任周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目前申请缓缴企业进展情况看,“企业申请社保缓缴意愿不强,申请缓缴数量少。”

根据国务院和浙江省有关缓缴企业社保费的政策部署,杭州市从5月16日开始对5个特困行业企业、17个困难行业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三项社保费。

“我们在前期开展了广泛宣传。”周曦表示。但截至7月6日,全市申请缓缴单位1784户,缓缴三项社保费共计25002.2万元,其中5个特困行业外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共751户,缓缴社保费8458.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缓缴三项保费的基础上,《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出,杭州的困难企业还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缓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应缴纳部分,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这项政策从2022年4月即已推行。据了解,相比三项社保缓缴,医保缓缴数额更大,效果更为明显。

除了缓缴保费减轻企业压力,在退税基础上,稳岗返还为竭力保就业、少裁员的企业注入更多现金。《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杭州人力社保部门从今年5月起启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返还对象为上年度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参保单位。其中,大型企业返还比例已按国务院要求提至50%,中小微企业提至90%。

与退税要求企业自主申请不同,杭州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是“免申即享”,经过大数据比对,对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主动返还。截至目前,杭州稳岗返还已发放16.97亿元,收到稳岗返还的企业共有23.06万家,涉及职工数达325.21万人。“我们的稳岗返还已经全面展开,而且进展很快。”周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疫情冲击下仍能坚持稳定就业岗位的参保单位,通常也是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单位。有国资背景的电力小微企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疫情期间,由于所处行业受到冲击不大,且由于国资背景,企业稳岗被视为理所应当,但此次亦收到大额稳岗补贴。

按照“国务院33条”的要求,各地需要加大稳岗力度,拓宽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除了个别细节还需完善,这项政策很快就要在杭州推行了。”杭州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留工补助涉及的资金数额达数十亿,相关文件已在签批中。

与前述举措相比,面向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国有房屋免租政策涉及市场主体数量较少。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据西湖区财政局测算,政策惠及企业和商户数量为1200多家,共计节约9000万元房租成本。有商户因这项政策获免十余万元的租金。此外,公租房也被杭州纳入减租范围。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数据显示,公租房配套商铺免租政策为131户经营者减免租金734万元。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在其他省市,租金减免工作也在优先推进的事项中。以江西抚州为例,从市到区县,房屋涉及单位均明确了免租联系人,并列出联系电话,这些信息均被公示,以便租户与之取得联系。

“纾困不是某一项政策立竿见影地取得效果,一定是综合施策的结果。”陈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相信,最重要的是尽量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把该用的政策都给它用进去。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的确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了。”

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陆续开园后,王刚开始马不停蹄地出差,想要夺回失去的时间。他非常清楚,政府救急不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的平稳和企业顽强的求生欲。

“我们这种小微企业供应商,作为迪士尼、欢乐谷、环球影城这些大乐园生态里的一部分,期盼稳定的大环境,让这些公司正常运转,它们断流了,我的生意根本就没地方做。”王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足够幸运,王刚会和一起“劫后余生”的朋友合作,借助对方的资金,让新项目先跑起来。但如果运气不佳,他就得向银行借贷。“一步一步来吧,尽量保持风险可控。(我们)绝不躺平,绝不放弃,绝不认输。”

“中央反复提及的‘预期减弱’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大家有合理的预期,不要过高,但也不要矫枉过正。要形成稳定的预期,告诉大家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要坚持,要相信,这也是稳经济大盘重要的目的之一。”乔宝云说,“政府把火点起来,但锅还是得企业自己烧。”



阅读次数:5922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