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税要闻

深圳税务:提升税源情况掌控力

本报记者 林建荣 实习记者 黄金慧

2023年1月—11月,深圳市落地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648.4亿元,助力深圳经济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4%,地方级税收占全市财政比重超8成,新增经营主体42.5万户,培育巩固税源效应有效释放。2023年,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树牢服务大局的“经济税收观”,自觉融入服务深圳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着眼涵养优质税源、优化营商环境两大重点,积极培育巩固税源。

对税源做到“心中有数”

经济冷暖“税”先知。宏观政策效应、经济运行指标、经营主体发展,都可以通过税收数据直观体现。深圳市税务局通过与政数、工信等65个省市部门加强数据互通,形成集8866项、1395亿条数据的税收数据库。此外,建成覆盖街道、楼宇、工业园的4万个物理网格以及30类虚拟网格,特别是针对驻深央企、世界500强等重点主体打造专题网格,实时掌握税源情况,为培育巩固税源打下坚实基础。

深圳市税务局主动发挥税务部门既了解宏观,又熟悉微观的独特优势,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组建近300人的“析税人”团队,充分挖掘利用税收数据分析优势,深化以税咨政,当好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参谋”,以税收分析精品和高质量税收对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局。

深圳市税务局通过搭建数据指标体系和模型库,形成看发展趋势、看产业关联、看税收贡献、看政策效应四大类142个常用税收分析模型,构建起“从税收数据看经营主体、从经营主体看产业发展、从产业发展看经济大势”的链条,形成了“20+8”产业集群、东盟十国税制分析比较、河套“1+20”课题报告、《税收经济简明读本》等一批“拳头”分析产品。2023年以来,累计向税务总局和市委市政府报送分析报告80余篇,获领导批示40余次。

深圳市各基层税务局也纷纷结合自身职能和辖区税源特点,多角度发力助力招商稳企。如:对“工业上楼”、半导体行业、光明科学城建设、“飞地经济”等开展专题分析,从税务角度研提对策建议;关于“前店后厂”、保险资管、储能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的税务建议转化为地方党政抓经济、促发展、固税源的具体措施。税收分析报告已经成为地方党政决策参考的“案头卷”。

“税收经济分析是经济发展的‘观测站’,承担着以税咨政的独特职能。我们的税收经济分析目前实现了从‘税务多方找题’到‘地方频频点题’,从‘税务主动定期报’到‘地方主动频繁要’的转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深圳市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周志军说。

培育巩固税源做好“加减法”

作为“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商事主体已突破400万户,创业密度居于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民营企业往往面临对政策了解碎片化、优惠政策知晓率低等问题,深圳市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做好服务“加法”。通过综合分析基础信息、办税行为、申报数据,深圳税务部门为企业精准“画像”,辅导企业快办快享,努力实现精准推送“颗粒度”更细、“触达率”更高,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2023年以来,深圳民营企业主体减免金额390.46亿元,占比73.72%。 

针对与企业创新息息相关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加计抵减等税费优惠政策,深圳市税务局建立内联外通、精准高效的落实机制,用好政策、企业、任务“三张清单”,结合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多、自主研发项目多的特点,主动服务华为、大疆等制造业企业消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敢享”、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不会享”等涉税疑难,有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截至目前,深圳市税务局已累计对1900多个研发项目进行事前把关,辅导1.4万户企业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790亿元,7828户先进制造业、116户集成电路和56户工业母机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减税金额达39.8亿元,推动全市集成电路、新能源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深圳市税务局坚持从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好办税缴费“减法”,构建高效便捷的“软环境”。2023年以来,在税费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4%的情况下,深圳全市进厅业务量同比下降25%,线上办税率提高4.6%,全城通办率提高15.8%,发票审批综合通过率提高至80%以上。

深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晓林表示,深圳市税务局将继续加力加劲,打开思路、拓展内容、凝聚共识,持续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税收营商环境,为加快打造“城市局”税收现代化建设范式、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次数:236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