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可谓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中,也不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尤其是诚信机制的建构与培育方面,问题最为严重。可以这样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问题,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母”问题,也可以说是问题之“母”。不仅如此,在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研究分析过程中,诚信问题也成为研究的“元”问题。那么,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破解这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难题,可以说是业界最为迫切、最为重要的难题。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靠的最为基本的东西就是“货真价实”的信用,无论市场如何进化、如何发展,如果缺乏了这一基本信用的支撑,市场经济就会在高成本的交易中土崩瓦解。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又是信用经济。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业态,虽然非标特性的艺术商品及其交易的支撑体系,更为复杂、更为多样,但是,我们应看到的是,信用的作用及其对市场的支撑是共同的、需求也是共同的。如果说有所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信用的基础作用与支撑,更加渴望信用的土壤、信用的环境,能让不规范市场状态下的信用成长得更加有力、更加茁壮。
艺术品市场对信用的依赖之所以更为迫切,最为根本的还是源自艺术品资源的基本特性,最为基本的就是非标特性。非标特性使得艺术品市场在交易过程中须面对四大基本的问题:一是艺术品是非标准的,它需要已有的标准化交易过程与标准做出新的改变,需要解决一品一样、一品一状及一品一况的问题;二是对于艺术品的认知与评价,不仅仅涉及物化了与客观化的艺术品本身,还要涉及其艺术品背后人的因素,特别是创作者。这样,对标的物客观认知就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多元;三是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价格是基于价值的发现,不是简单的成本+利润的定价模式,价值发现过程的多元化性、阶段性及交互性,使得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过程更为繁复,管理与监管的难度更大,更富挑战性;四是对货真价实的信用保障体系更为庞大,难度系数更高,人为因素更强,标准化程度更低,环境的影响因素更大。这些特定的现实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为这种特定的资源市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相应的信用服务,更为直接的问题就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这一特定的状态下,我们如何培育与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征信体系。这是我们展开相关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艺术品诚信机制的建设是一项工作量艰巨、困难重重的社会系统。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大的信用体系及信用环境存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商品化的进程不完善、不彻底,更多地依靠民间力量发展生长起来的艺术品市场,无论是从其历史传统还是当下的发展态势,信用缺乏问题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诚信问题、诚信机制的建设问题,也一直都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认真完成的课题。事实上,我们当下需要的不仅仅是摆出问题,分析现象,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找准突破口去不间断地突破。关于突破口的选择问题,多年以前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架构,那就是:一是,通过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来解决艺术品诚信机制建构过程的动力源的问题,有利于打破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实发展中的壁垒与障碍,从推动力的角度上取得突破;二是,通过立法,以征信体系的建构为突破口,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机制。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这两个方向都得到了文化部的支持,分别在2008年与2010年申报并被列入第二年度的文化部科技创新计划,由我主持,通过持续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路子,而且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的构建打下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基础。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问题的研发工作,正式被纳入研究与实践的视野。征信体系的建构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培育与建设的突破口,是因为征信体系能够依法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进行市场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评估及服务,可以有效地起到三个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使市场更为透明,由于征信体系的建立,使得交易各方的信息共享与对称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二是信用信息在公共平台上的共享,具有强大的震慑力,失信行为的广而告之会加大失信方的市场成本,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可以充分发挥征信结果的惩戒作用,可以强化征信结果与不同的公共服务及管理部门的联动作用,发挥“黑名单”机制的效应,使失信者在市场难以生存、难以立足。当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征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除了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之外,更要重视我们已有的工作基础与相应的战略规划,即就是我们既要重视征信业目前可以给我们提供的工作基础,也要重视中国艺术品市场已有的管理及相应的信息化、标准化基础。同时,我们还要依托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的有关战略规划,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愿、认识与态度,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现实出发点。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既要强调已有的现实基础,也要关照与强调战略目标,即“原来有基础,现实有机会,未来有目标”。为此,在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及其建设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对信用体系、结构及服务的研究之外,我们还强化了相关战略规划的研究,强调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下,进行相应的立法,并依法成立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管理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主干架。当然,建构起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主干架,仅仅是建构与培育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基础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征信市场,并依托征信市场来不断地完善与丰富多元化、多层次、多内容、多产品的艺术品征信体系与征信服务体系,从而形成具有竞争活力的中国艺术品征信市场生态。
同时,在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及其建设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强化对征信体系结构的研究意义特别深远。事实上,很多问题难以深化,很多都是缘于对结构的模糊认识。其实,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研究中,以下几个重要的关于结构的理念认识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1)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征信,就是依法面向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标准化与信息化工作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系统化、体系化的市场信息采集、处理、管理、评估与服务等系列的工作的过程。
(2)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是围绕艺术品市场信用为中心展开的,是一个由系统环境——服务对象——管理系统——产品体系——业务支撑——技术系统——征信的主体——诊断预警系统而组成的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体系。
(3)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内容体系的构成,就是建立以艺术品市场征信档案为主线的艺术品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挖掘、处理、管理、评估与服务等所整合而成的信用信息流与结构系统。
(4)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产品体系的结构,是以信用采集备案为基础、信用档案建立为核心而构建出来的产品与服务系列。
(5)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的管理,目前最合适、也是最主要的是采用集中式架构的管理模式,即是在全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中,仅设有一个集中的征信系统与管理中心,即建立全国艺术品市场征信系统数据与管理中心,各分艺术品市场征信中心向该中心提供征信数据,全国艺术品市场征信系统数据中心统一面向全国服务。
(6)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业务支撑系统,最为核心的是要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艺术品市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速整合政府体系信用信息的集中,为不同体系之间的信用数据融合打好基础。
(7)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技术系统,最迫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不断推动征信技术平台化发展的步伐,从而达到运用计算与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征信数据和提供更快捷并更全面的征信服务。
(8)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系统环境的优化与建立,政府及行业监管是前提,征信立法是核心,社会信用文化建设是基础。
(9)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诊断预警系统的出现是征信机构规模化、专业化格局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保证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规范、高效、安全并有效满足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就是需要的调试者与调控者。
当然,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及其建设的研究,可以说是艺术品征信体系建构的一种开始,从目前发展的基本态势来看,需要整合不同方面的力量,确立战略目标与路径,找准突破口,迈出扎实有效的一步。从研究中我们得出的一些重要结论,如采取集中采信的架构模式,建立中国艺术品征信管理中心等,这些研究结论都是艺术品征信工作迈出这一重要一步的重要参考与支撑。当然,我们的研究尚属探索性的研究,虽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试图结合可操作性的一些建构性的研究,但我们深知,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及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在市场化主导下的变迁的演进中,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发育与建设,可谓是面临重要机遇与重大的不确定性进程,在这种必然性发展与不确定性进程中,需要我们整合力量,积极创新、大胆务实试验探索。只有这样,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建构才会成为可能。(西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