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庆贵
地方债摸底,各地总动员。面对全国范围的政府性债务审计风暴,包括广东、浙江、大连等地的审计部门正紧急调配力量、组织培训,严阵以待(7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
目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然成为中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专家智仁相见,公众雾里看花。地方债问题不是一般的公共话题,其既关乎国计民生发展大计,更攸关民众切身利益。我同意学者观点,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债务清理,尤其是政府性债务清理。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管理好政府资产负债表,摸清直接债务、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的总量规模、偿还需求才能确认出风险程度。换言之,只有做到今日心中有数,才有可能免除明日之患。而这,正是这两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做的大事。问题还在于,政府债务问题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回顾全球债务危机历史,在过去200多年时间里,全球至少发生过250次以上主权债务违约。纵观历史上的债务违约,往往并非孤立事件,总是与经常项目逆差、公共部门赤字、外汇储备不足以及市场投机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触发外债、货币和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亚洲金融危机(1997)、到后来的俄罗斯(1998)、巴西金融危机(1999),再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9年欧债危机,本质上皆属资产负债表危机。由此,我期待本次地方债审计有所作为,至少,能从三个层面,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准数据和客观事实,回应专家众说纷纭、公众一头雾水的三大悬疑。
地方债规模到底有多大?此其一。中国地方债到底有多少?目下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是,国家审计署2011年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第二种说法是,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今年表示,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18万亿元;第三种看法是,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最近透露,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要命的是,还有学者和研究机构认为,如果算上隐性债务,中国政府债务规模比上述三种估计更大。有财政官员如是直言,审计地方债务十分必要,因为地方借多少钱能不能还,决策层一直无底数,存在着不可控风险。“以前都是估计的,估计的数是没用的。债务是很复杂的体系,有直接负债、间接负债等口径。”故而,我期待本次地方债审计能给公众一个准数,还公共空间一个澄清。
其二,地方债风险到底是否可控?我注意到近期动向,一方面,不少外资评级机构、投资机构和基金经理“你方唱罢我登场”地唱空中国,其中地方债是他们异口同声的重要说词。据此前穆迪等国际机构预测,下半年中国数千亿债务会给地方政府带来严峻挑战,可能首现境内债券违约。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某些地方政府因过度举债,有可能面临像底特律一样的破产危机。今年对36个地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也表明,不少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堪忧。另一方面,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均表示,地方政府性债务整体风险可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认为,对比其他高债务率国家,我国债务总量在安全区间内。我不禁请问,我国地方债到底是否有风险?风险有多大?是否会失控?我到底该信谁的?这些问号,无论是就公众知情权而言,抑或就及早防范风险计,都不能任由官员专家自说自话,抑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嘴仗继续打下去,而必须要用事实说话,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给决策层和公众一个准数。据悉,本次审计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五级审计”,审计范围首次延伸至乡级政府,由此中央政府能有效掌控地方政府性债务实情。而且,国情不同,即便个别地方政府资金运转困难,也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法,帮助地方政府规避风险摆脱危机。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找到排解地方债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债管理模式,比如施行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地方政府“差钱”问题;立法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设定合理地方债务审核程序等等,进而从制度上建立防范地方债风险的“安全阀”。
其三,“卖地还绩”模式到底会不会推高新一轮房价让楼市高烧不退?当下中国一个不争事实是,“卖地还绩”模式庶几成为地方应对地方债问题殊途同归的不二法门。在地方债“老鼠拖秤砣,越拖越重”的严峻情势下,土地收入成为地方还债的一个重要来源。国家审计署《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底,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本级地区有55%的债务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由于地方政府偿债期将近,在国内经济增长仍然较缓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市场平衡财政收支客观需求强劲,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土地市场回暖态势。国土部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8.24万公顷,创历史新高。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7万亿元,增幅达77.3%。按照历年土地供应节奏,一般从第二季度土地供应开始逐渐放量,三四季度达到供应高峰。也就是说,设若土地市场不出现猛烈降温,今年土地出让收入有望继2011年后再度突破3万亿大关。由是,人们有理由担心,“面粉”价格一路高歌,“面包”价格势必紧随其后?在“新国五条”几成“空调”,各地地价房价涨声一片,后续调控措施无有下文呼之不出的当下,各地“卖地还绩”模式无疑加剧了公众对楼市房价未来走势的纠结和恐慌。故而,只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厘清“卖地还绩”实情,并据此推出新一轮针对性政策措施,减缓和遏制“卖地还绩”模式推高房价的速度和程度,大抵才有可能让公众吃下“定心丸”,进而才能增强公众对政府调控促进楼市健康发展和房价合理回归的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我期待的地方债审计结果当然是准数,而非“统计加估计”的大约数,更非“报喜不报忧”的杜撰数。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甚至审计比不审计更糟
联系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陈庆贵
职称:高级经济师;职务:邗江区文联(社科联)副主席,杂文协会主席
邮编:225009 电话:13705279887
身份证号:321002196304112411
邮箱:cqg123456@vip.sina.com
(责任编辑:王 双)